校园消杀不停歇......
饮食供应不掉线......
他们默默无闻,每天都在防控一线辛苦忙碌着;
日常服务有温度......
物资储备有保障......
他们坚守岗位,每天都在疫情前沿服务奉献着......
不论是餐厅防控管理、还是校园环境整治,他们是疫情防控中最美的“逆行者”。
不论是防疫物资采购、还是隔离场所管理,他们是疫情防控中最强的“排头兵”。
膳食服务中心
每天凌晨2点加工制作早餐,6点开始打包配送;忙碌一整天,有时深夜还得帮忙卸货、搬运物资直至凌晨……面对疫情,如何确保学院1.5万余名在校师生的一日三餐,对后勤膳食服务中心来说是一场严峻考验。
“疫情期间封控在校的学生有1.5万余名,还要确保能够安全及时送餐到学生,压力之大。”膳食服务中心副主任付正根表示,在疫情防控最严格时期,后勤部门每天需供应4.5万余份盒饭,才能满足在校师生一日三餐的基本需求。

物资供应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在校师生的用餐需求,学院及膳食服务中心紧急调配,加紧物资采购,补充蔬菜、肉类、大米等各种物资。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物资供应商搬运人员禁止进入校园。在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一有物资进校,学院各部门各岗位当时“相对空闲”的教职工,都积极参加物资卸货、转运并配送到各个食堂。由于货物大多是晚上配送,多数时候要一直忙到凌晨,时常卸完货后,双手双脚累的都在发抖,衣服也是全部湿透。
食堂后厨是后勤保障的“主战场”。在同学们还沉睡在梦乡的时候,后厨的所有人员已经上岗,烹饪着、忙活着;打包盒饭,是与时间赛跑,只是为了让孩子们醒来后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疫情前,每天早上7点到岗就行;现在人员紧缺,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去食堂门口卸货,再把食材搬进后厨。”知行餐厅的负责人说,食材品种也单调许多,为了让学生娃娃们吃得尽量可口点,他们每天也是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炒出不同口味的菜品。

后勤保障处
1、竭力服务师生学习生活。封闭管理期间,学生吃、住、学全在宿舍,宿舍成了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后勤处安排物业公司每天对各公共区域教室、宿舍、卫生间、道路等场所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消杀工作,及时清理校园内生活垃圾。特别要说的是,封控的第一天,清运垃圾的人不能及时进入学校,一直到19号凌晨四点多,在游永平副处长的努力下,才得以进来把垃圾清运干净。
2、千方百计做好基础保障。工作日时间,均可以充电卡;医务室日常均有医生;及时做好学生宿舍的维修......水、电等基础保障是能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保水、保电已经成为后勤处的工作常态。24小时全天候待命,出现情况第一时间处理。为了保障师生夜间在校园里行走看得清路,游泳平同志特意让人把校园路灯的时间由6:20提前到6:00。
自10月18日接到学校防疫工作指令以来,后勤保障处余亚平、游永平两位副处长坚守岗位,将被子拿到办公室。余亚平副处长说,“住在学校,家人影响不到我,我也尽量不打扰他们休息。”从此,办公室成为了他的“指挥室”,也成了他的家。他们广泛搜集并及时处理学生反映的意见和问题,用心解决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这特殊的时期,他们变成了技术员、宿管员、核酸检测协助员,甚至成了维修工,他们用心竭力地化解着校园里的一个个难题,为师生们送上后勤人的光和暖。

资产管理处
尽心保障生活物资。学校封控后,整个资产管理处只有处长彭德胜一人坚守,做好各项物资的采购工作,N95口罩5000个,医用一次性手套5500双,防护服500套,水银温度计2200支……,配备、转运、发放,人员不足,他们自己动手;细化举措,他们逐项落实,保证了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了“物资有保障、需求有响应”。

从封控至今,后勤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及个别员工始终坚守一线。以“服务到位、保障有力”的服务理念,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基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无私情怀,彰显后勤责任担当。后勤人没有豪言壮语,但却一直默默地奉献,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护佑着校园的安宁稳定,为冶院师生筑起一道坚实的疫情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