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冶金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重温红色资源,共筑复兴伟业”,奔赴新余市渝水区“赣西抗战博物馆”,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筑牢爱国主义根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队员们踏进这座赣西境内唯一的抗战专题博物馆内,那一张张视死如的抗日参战书,那一个个鲜红的手印,那一张张灰暗的旧照片,那一份份抗日阵亡将士名录,仿佛将团队成员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团队成员逐渐了解了赣西抗战博物馆的发展历程,馆内陈设的红色抗战实物、照片、文献等藏品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4件),赣西红色抗战历史分设为四个展区,分别为国土沦丧、人民动员、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新余、赣西抗战丰碑。

在追逐革命记忆时,一栏醒目的展览栏引起团队小组的注意。栏上所著的是赣西抗日名将易安华将军的生平事迹,1924年福如先生在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读书期间,思想敏锐,忧国忧民,值此国事日非,国难当头之际,他深知非以革命手段无法救国,毅然弃笔从戎,为国效民。“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走在辽阔的大地上,历史的痕迹尚存,新时代奋斗的号角正吹响。团队中冶金学子陈明仁说到:“我们青年人身为祖国的希望,而我们冶金学子应当以学习革命先烈事迹和传承革命精神为己任,赓续绵延中华历史,做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