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太阳依旧火辣,走过花田村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耳边传来一阵阵机器作业的嗡嗡声响,原来是制造工程学院的几位老师正指导着几名身着红色志愿者服的青年操控一台泛着银色光芒的机器。机器驶过的菜地,一排排菜苗整齐稳当地插在泥土里,一旁的村民目不转睛地看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台机器人正是制造工程学院芝麻开花乡村振兴团从学校带来的“绿地精灵”。巢以轩是“绿地精灵”项目小组成员,据他介绍:经过前期产品调研、设计、制作、调试和研发,“绿地精灵”可以在半干旱环境下种植杆状幼苗。“绿地精灵”建立了智能控制系统,使用了STM32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利用模糊免疫 PID 算法进行电机调速,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绿地精灵”可以完成钻孔、下料、插苗入孔、拢土压实、浇水等操作,行走平稳,转向灵活,充满电可以工作10小时,幼苗成活率超过90%,对农业作业大有裨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业,“绿地精灵”缓缓驶到路边,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队员们也是累得满头大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巢以轩说道:实践过程中,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让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应用,特别是看到“绿地精灵”的优异表现,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今后,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社会实践中,这将是我们终身难忘的体验。